全球简讯:中方股东Show hand ,“独资”的斯巴鲁还会出走中国吗?
来源:搜狐汽车     时间:2023-06-26 19:55:48

尽管中国汽车市场充满包容性,但在内卷严重的态势下,小众品牌的生存环境愈发堪忧。

雷诺、铃木等品牌已经退出了中国汽车市场,广汽三菱频繁被传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,马自达在国内更仅剩一家合资企业。但论起小众,它们在斯巴鲁面前都是弟弟,这个品牌去年在华销量仅1.1万辆。


【资料图】

打开百度搜索“斯巴鲁”,更多的是关于“斯巴鲁即将退出中国”的消息。为此,斯巴鲁中国特意发布一条关于“不会退出中国市场”的声明。而近日,伴随一纸庞大退市的公告,也将斯巴鲁带回公众视野。

6月25日,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,斯巴鲁汽车(中国)有限公司发生重大变更。其中,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退出,株式会社斯巴鲁(以下简称斯巴鲁)成为全资控股股东,企业类型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(外国法人独资)。

上述一系列变动后,斯巴鲁在中国市场将转向独资发展的路径。

从区域总代理,到中国股东

说起庞大集团,在国内曾被誉为“中国最大的汽车经销集团”。其成立于2003年3月,是一家以汽车销售服务为主业的大型汽车营销企业,早期在业内更是拥有“4S店之王”的称号。

2004年,斯巴鲁正式进入中国市场。在庞大集团看来,这个品牌未来会是个香饽饽的存在。于是同年,庞大集团一口气拿下斯巴鲁品牌在中国八个省市的独家代理权,成为斯巴鲁在中国市场的代理商之一。

2006年3月10日,斯巴鲁中国成立,该公司由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全资持有,彼时属外商独资企业。斯巴鲁在华发展之初,恰逢庞大集团在国内经销商行业的巅峰时期,在其强有力的支持下,斯巴鲁中国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得以快速扩充。

数据显示,2010年斯巴鲁在华销量超5万辆。当时的斯巴鲁执行副总裁长门正贡曾表示,年销售达5万辆是斯巴鲁实现在华国产的临界点。之后,斯巴鲁也曾多次与一汽、北汽等多家中国企业洽淡国产事宜,但最终都是不了了之。

直到2013年,斯巴鲁母公司日本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与庞大集团正式签订合同,在国内合资成立销售公司。根据双方协议,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与庞大集团共同向斯巴鲁中国出资,出资完成后前者持有斯巴鲁中国60%股权,后者持有斯巴鲁中国40%股权。

斯巴鲁中国变更为中外合资企业的同时,庞大集团也从区域总代理,摇身一变成为了斯巴鲁中国股东,开启了传奇之路。

庞大困局,牵连斯巴鲁

区别于其他跨国车企如日产、丰田、本田等,进入中国市场后不断加快国产化的速度。斯巴鲁中国进入中国市场后一直都是以进口车型销售、市场营销、售后服务等业务为主,“国产”进度条停滞,也为其埋下了祸根。

当别家车企都在中国市场喊出“全球同步”口号,甚至玩起了“中国特供车”等更具本土化特色的手段之际。斯巴鲁只能继续售卖价格高昂的进口车型,很难能和已经国产化的合资品牌一样,达到规模化的水平。

因此,斯巴鲁于2013年在中国市场达到了巅峰的5.7万辆销量之后,逐渐走向了下坡路。2014年-2020年的销量,分别为5.3万辆、4.7万辆、4.5万辆、3.1万辆、2.5万辆、2.5万辆和2.2万辆。2021年-2022年间跌破2万辆大关,分别为1.7万辆和1.1万辆。

斯巴鲁在华发展态势不再,斯巴鲁中国也曾拿出超2亿元补贴经销商,但也是杯水车薪。另一方面,庞大集团由于频繁过度扩张,2018年后也深陷资金困境中,面临多起债务违约,并出现巨额亏损,最终被债权人申请重整。

庞大集团自身难保,关于斯巴鲁中国的国产化、渠道扩张、品牌营销等自然会受到波及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斯巴鲁目前在国内仅有150家左右的4S店,相比起主流合资品牌动辄500家以上的体量,简直小巫见大巫。

与其寄希望于庞大集团,倒不如收购庞大集团持有的斯巴鲁中国的全部股权。如此一来,便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实现独资发展。

分手之后,还能找到依靠?

庞大集团撤股后,是否会进一步影响到斯巴鲁在中国市场关于销售渠道的运营,这是业内比较关注的话题。据钟叔驾道了解到,短时间内大部分4S店是处于正常经营的状态,但斯巴鲁在华面临的挑战可不止如此。

首先是产品定位的问题,主打操控的产品在销量层面永远比不过家用定位的产品。作为斯巴鲁精神图腾的BRZ,生产在今年3月停止,今年6月正式告别中国市场。至于傲虎、森林人、CROSSTREK、XV 等4款车型,更新迭代速度普遍缓慢,产品矩阵较为薄弱,正在被逐渐边缘化。

而进入电动时代,合资品牌的电动化进程普遍偏慢,斯巴鲁也不例外。目前来看,其他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至少是有纯电动产品在售的,而斯巴鲁却没有拿得出手的纯电动产品,来抵御新能源的挑战。

另外,1年1万辆出头的销量,对于原有的经销商而言,大概率是个亏本的买卖,未来预计会有不少4S店选择退出。以斯巴鲁目前在中国市场的潜力,指望其他新的经销商加盟或许并不现实。而改直营模式虽然能让品牌快速回归大众视野,但建设、亏损费用则要厂商自己承担。

接下来,就看斯巴鲁中国有没有这个实力和魄力,打赢这一场持久战了。

钟述

随着与庞大集团的分手,斯巴鲁在经营上也会更加地自由,实现了很多外资车企在华独资发展的愿望,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发展。顺应中国市场的变革,加快国产化、本土化、电动化、智能化的布局,将成为斯巴鲁能否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如侵删)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