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袋公园提升幸福感
来源:人民日报     时间:2023-09-01 11:10:05


(相关资料图)

山城重庆,通过“见缝插绿”建设口袋公园,地势起伏的坡坎地变身绿色“挂毯”;江苏无锡,一条河道连接多个口袋公园和城市绿地,山水草木相映成趣;辽宁沈阳,绿化景观与文化元素紧密结合,主题鲜明的口袋公园融入城市生活……

“推窗见绿、出门入园”,正在成为很多居民生活的常态。近年来,不少城市充分利用废弃地、边角地、房前屋后等空间“见缝插绿”“拆违补绿”“留白增绿”,百姓身边的口袋公园、小微绿地多了起来。住建部的数据显示,按照居民出行“300米见绿,500米见园”的目标要求,全国已建设和改造口袋公园近3万个,今年还将建设口袋公园3800个、绿道4000公里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运动健身、休闲游憩等户外活动需求。

口袋公园,顾名思义,普遍规模较小、形状多样,但又巧妙利用城市中的边角空间,既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,也为群众提供了更多方便可达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人们对高品质绿色生活空间提出更多需求。不少城市人口密度高、公园绿地不足,这些选址灵活、因地制宜的口袋公园,可以说是补齐城市老城区、人口高密度区域等绿色空间不足、分布不均衡短板的重要举措。

口袋公园虽小,却“绣”出城市方寸之美,充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。顺应新时代改善人居环境、建设宜居城市的发展需求,需要我们在口袋公园建设上持续用力,下足绣花功夫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高品质绿色生活的期待。

口袋公园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,充分满足群众需求,以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标准。从公园选址到规模大小,再到设计风格、设施配备,都要充分考虑周边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,如为老年人提供适老化设施,为儿童提供适儿化配套,为上班一族提供更多户外休息区等。在细节和功能上更多考虑便民性、实用性,满足居民休闲、健身、娱乐等需求。在景观设计上,也可更加突出地域特点、历史文化等元素,注重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大树老树,优先选用乡土植物等。

口袋公园的建设要不断升级,融入更多服务功能。近年来,一些地方通过城市更新行动、打造“15分钟生活圈”等方式,在提供绿色景观、休闲空间的同时,赋予口袋公园邻里社交、城市客厅、公共服务驿站等多种功能,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正成为内涵丰富的公共空间。可充分发挥口袋公园的纽带作用,融入功能相宜的公共服务设施,将其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,进一步提升社区、街区的品质及活力。

要让口袋公园真正发挥功效,还需在建设、管理、使用上一体谋划,提升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。口袋公园相对量大面广,又是新生事物,需要持续、精细地运营和维护。既要形成长效的管护机制,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与规范,也要引导和广泛发动公众及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工作。如一些地方探索实行园长制、认养制、志愿服务等模式,营造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,同时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,因地制宜植入新业态,推动口袋公园可持续发展。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,家门口的小公园将越来越多,带给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。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